身体偶尔出现的小毛病,比如头痛、腹胀、肩颈酸,不用急着吃药,按按对应的穴位往往能缓解。这些穴位就像“身体自带的调理开关”,找对位置、用对方法,随时随地都能给自己做保健。
一、头面不适:按对穴位,快速缓解
1. 伤风感冒——风池穴
位置:脖子后两侧,发际线下凹陷处(低头时更明显)。
方法:双手拇指按住穴位,稍用力按揉1-2分钟,以有酸胀感向头顶扩散为宜。
作用:疏风散寒、缓解头痛,感冒初期按揉能减轻鼻塞、头沉。
2. 头痛头晕——太阳与合谷
太阳位置: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;合谷位置:手背第2掌骨中点(虎口处)。
方法:拇指按太阳穴(顺时针揉1分钟),食指按合谷穴(稍用力按1分钟)。
作用:太阳穴缓解偏头痛,合谷穴疏风止痛,适合紧张性头痛、酒后头晕。
3. 牙痛——颊车穴
位置:咬牙时,脸颊两侧肌肉隆起的最高点。
方法:用拇指或食指按揉,力度以酸胀感传到牙齿为宜,每次1-2分钟。
作用:通络止痛,对牙龈肿痛、智齿痛都有缓解作用,配合淡盐水漱口效果更好。
二、颈肩腰腿痛:疏经通络,减轻酸痛
4. 颈肩僵硬——大椎穴
位置:颈后第七颈椎(低头时最突出的骨头)下方凹陷处。
方法:用手掌根部按揉,或用梳子背轻刮,每次2分钟,以局部发热为宜。
作用:疏通颈部气血,缓解久坐、吹空调导致的颈肩发紧。
5. 腰痛——肾俞穴
位置:腰部第2腰椎旁开1.5寸(约两横指),与肚脐平齐。
方法:双手握拳,用拳背按揉两侧穴位,每次2分钟,力度由轻到重。
作用:补肾强腰,适合劳累或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、腰部怕凉。
6. 膝盖酸痛——犊鼻穴
位置:膝盖髌骨下方,髌韧带外侧的凹陷处(屈膝时更明显)。
方法:用拇指按揉,或用掌心捂住穴位顺时针揉,每次2分钟,双腿交替。
作用:润滑关节、疏通经络,适合走路多或风湿引起的膝盖不适。
三、消化问题:调脾胃,促运化
7. 胃胀反酸——内关穴
位置:手腕内侧,腕横纹上3寸(约四横指),两条筋之间。
方法:食指、中指并拢按揉,每次1分钟,以酸胀感向手臂扩散为宜。
作用:和胃降逆,吃撑了、胃反酸时按揉,能快速缓解不适。
8. 便秘——支沟穴
位置:手背腕横纹上3寸,尺骨与桡骨之间(约四横指)。
方法:用拇指按揉,力度稍大,每次2分钟,左右交替。
作用:通调肠道,适合习惯性便秘,配合顺时针揉肚子效果更好。
9. 腹泻——天枢穴
位置:肚脐两侧3寸处(约四横指),左右各一。
方法:双手拇指同时按揉两侧穴位,逆时针方向揉2分钟,以腹部温热为宜。
作用:调理肠道,受凉或吃坏东西后的腹泻,按揉能减轻症状。
四、情绪与体质:安神调气血
10. 心烦失眠——神门穴
位置:手腕内侧,小指侧腕横纹的凹陷处。
方法:睡前用拇指轻轻按揉,左右各1分钟,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。
作用:养心安神,适合压力大、思虑多导致的睡不着、多梦。
11. 手脚冰凉——阳池穴
位置:手背腕横纹中点,靠近小指侧的凹陷处。
方法: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,每次2分钟,左右手交替,以局部发热为宜。
作用:温通经络,促进血液循环,冬天手脚凉的人可常按。
12. 疲劳乏力——足三里穴
位置:膝盖下方3寸(约四横指),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。
方法:用拇指或食指按揉,每次2分钟,双腿交替,力度以酸胀感明显为宜。
作用:健脾益气,增强体质,累了、没胃口时按揉,能快速恢复精力。
五、其他小毛病:对症找穴
13. 鼻塞流涕——迎香穴
位置:鼻翼两侧,鼻唇沟的凹陷处。
方法:双手食指同时按揉,每次1分钟,以鼻子通气为度。
作用:通利鼻窍,感冒鼻塞、过敏性鼻炎都能用,配合热敷鼻子效果更好。
14. 耳鸣——听宫穴
位置:耳屏前方,张口时的凹陷处。
方法:用食指按揉,每次1分钟,按揉时可轻轻张口闭口,增强刺激。
作用:聪耳开窍,适合熬夜、压力大引起的暂时性耳鸣。
15. 口腔溃疡——劳宫穴
位置:手掌心,握拳时中指指尖对着的位置。
方法: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揉,每次1分钟,左右手交替,力度适中。
作用:清心泻火,心火引起的口舌生疮,按揉能加速愈合。
穴位按摩的3个小常识
1. 力度适中:以“酸胀感但不疼痛”为原则,体质虚的人力度轻些,体质壮的人可稍重。
2. 时间灵活:每个穴位按1-2分钟即可,每天1-2次,不必刻意固定时间,有空就按。
3. 配合习惯:比如按完足三里别吃生冷,按完神门穴别玩手机,好习惯能让效果翻倍。
这些穴位就在身体上,日常小不适时按一按,能帮身体快速调整。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(比如头痛超过3天、腰痛影响走路),别依赖按摩,及时找医生检查更稳妥——穴位是“帮手”,不能替代正规治疗。
广瑞网-炒股股票配资官网-中国股票配资网官网最新信息-真正实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